作為全國特大型“四網融合”綜合交通樞紐,重慶東站不僅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更是一座垂直布局、交通通達、設計先進的立體交通綜合體。整座站房共設置8層(含旅服夾層),每一層都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今天,我們就帶你看清重慶東站各層功能分布,特別是乘車與換乘的核心區域——站臺層是怎么布局的。
從上到下,重慶東站站房結構層層有序:
最上層是高架候車層和旅服夾層。高架候車層是主要的旅客候車區域,采用四面進站的方式,站房西側連通交通換乘中心,南北兩側設有高架落客平臺,東西兩側則為進站廣場。整個候車區內共設置6500個候車座席,旅客可通過站房四周的垂直交通廳快速上下通達。此外,夾層部分還設有南北兩側的旅服夾層,為乘客提供便捷服務,細節人性化。
緊接其下的,是重慶東站的“交通核心”——鐵路站臺層。
站臺規模為3場15臺29線,是目前西南地區規模領先的鐵路站場布局。站臺層的主要功能是旅客乘坐高鐵,旅客流線以“上進下出”為主,便于人流組織和換乘效率提升。目前,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已開通運行,未來還將引入渝萬、成渝、渝貴、渝昆等高鐵線路以及樞紐東環線普速鐵路,遠期年旅客發送量可達5500萬人次。所有線路通車后,旅客可實現“1小時通達重慶中心城區及成都、貴陽,3小時到達西安、武漢、昆明,6小時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據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東站采用“橋建合一”的立體布局模式。在乘客動線上,站臺層與候車層之間設置了90組樓扶電梯,方便旅客快速下行乘車。同時,每列站臺還設置了反向扶梯,服務于需要下車后換乘其他鐵路線路的乘客,提升換乘效率。此外,還特別設置了反向換乘通道,實現高鐵之間的高效換乘。
再下一層,是出站換乘層。這是重慶東站“站城一體化”理念的集中體現。出站換乘層集成了公交、長途車、高鐵物流區、城市候機樓等多種交通功能,并設置了與站前開發區無縫連接的城市通廊,真正避免了火車站與城市之間的空間割裂,實現旅客“下車即入城”。
綜合換乘層則服務于更多樣的交通需求。在這一層,旅客可以換乘出租車、網約車,并使用部分社會停車場和鐵路停車場。重慶東站在此設置了綜合交通換乘中心(ctc),配備2個垂直交通廳,以及南北兩側各4部大噸位垂直電梯,可迅速連接站房各層。旅客還可通過20組樓扶梯實現“上下通達”:既可上至鐵路候車廳乘車,也可下至軌道交通站廳,真正實現“5分鐘”便捷換乘。
繼續向下,是軌道交通的“主戰場”——地鐵換乘層。
該層是軌道交通線路集中換乘區,匯聚了6號線、27號線等四條軌道交通線路,旅客可在此進站乘車。同時,該層與開城大道平接,方便旅客步行出站換乘汽車。為了提升換乘效率,在地鐵換乘區域還特別設置了“安檢免檢廳”,讓鐵路旅客在換乘軌道交通時無需重復安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感換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