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購內容:詳見下述內容; 項目基本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沁旗準布日嘎斯臺銅鉛鋅多金屬礦普查”系******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并承擔本次勘查任務。 工區范圍及面積:(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118°45′00″,46°35′43″ 118°46′12″,46°35′43″ 118°46′12″,46°35′53″ 118°46′41″,46°35′53″ 118°46′41″,46°36′17″ 118°49′00″,46°36′17″ 118°49′00″,46°35′05″ 118°48′00″,46°35′05″ 118°48′00″,46°34′40″ 118°47′38″,46°34′40″ 118°47′38″,46°33′58″ 118°46′13″,46°33′58″ 118°46′13″,46°32′33″ 118°45′00″,46°32′33″ 面積:20.64km2。 勘查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經濟概況 勘查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大興安嶺南段西北山麓,北鄰蒙古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隸屬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滿都胡寶力格鎮管轄,南西距東烏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烏里雅斯太鎮約188km,南距烏拉蓋開發區(巴彥胡舒鎮)約100km,南東距霍林郭勒市約137km。區內交通較為方便,國道G331蘇尼特-額爾古納段從勘查區西部、北部通過;省道S206從勘查區南部通過,南至國道G207錫林浩特-霍林郭勒段;勘查區內鄉村路、草原簡易路與主干交通相連接,受季節的影響極為明顯,旱季越野車可到達工區內大部分平緩地帶,雨季受沼澤影響較大。 ?? 勘查區地處內蒙古高原東部,大興安嶺南段西北山麓。地勢開闊坦蕩,起伏平緩,切割輕微,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總體南部稍高、北部略低,海撥一般在850~1000m之間,最高峰位于德勒哈達,海拔1046m;最低點海拔831m,為洼地,相對高差215m。在坡度較陡的山梁、山坡地帶可見基巖露頭,地形較為平緩的地區少有基巖出露,多為沖洪積、殘坡積物。 勘查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處于高海拔和中、高緯度帶的內陸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氣候特征為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寒冷風大,夏季水熱同期。冬長夏短,氣溫變化劇烈,年生長期(日均5℃以上)95天,無霜期116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8.2℃,最低氣溫-41℃,平均氣溫1.6℃。年均降雨量300mm,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短時暴雨少發,最大小時雨強可達5~15mm/h,雨量分布不均勻并伴有短時雷電;年蒸發量在3000mm以上,是降水量的7.5倍,日照時間年均2975h,太陽輻射強烈,濕潤度0.1~0.4;大風日數多,平均風速3.6m/秒,極端最大風速34m/秒,年均7~8級大風日數73天;區內有季節性凍土層,最大凍土深度為3.18m。 地表水屬內陸河流域,水系較為發育,多為季節性河流及湖泊。無名的溝谷甚多,流向主要為南北向及北西向,徑流較短。最大的河流為勘查區西部的岡干渾迪河(德勒布爾恨郭勒)自北東流向南西,其支流主要有那仁高勒和沙巴爾臺高勒。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水位深0~70m,單井采水量10~100t/h,區內各種類型潛水,水質較好,礦化度低,一般小于1g/L。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本地區動峰值加速度為0.05,對照地震烈度為Ⅵ度,屬穩定區;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歷史記錄,區內近20年內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震級3.8級。區內屬地質災害不發育區,不具備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產生的地形、地貌條件,現階段尚無地質災害發生的記錄。 區內屬邊遠地區,人煙稀少,人口密度不足1人/km2******居于滿都呼寶拉格鎮,經濟以牧業為主,社會經濟、交通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電力、通訊欠發達,生活、生產物資主要由東烏珠穆沁旗和霍林郭勒市等地供給。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不斷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礦業開發已逐漸成為當地新的經濟發展支柱,區內較著名的礦床為阿日哈達鉛鋅礦、朝不楞鐵鋅礦。區內旅游資源豐富,屬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態草原。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品種多元化,屬于典型的草甸草原。每逢盛夏百花開放,草原風光獨特,是進行旅游觀光最好的季節。 地質概況 (1)地層 區內出露地層由老至新為泥盆系中統塔爾巴格特組(D2t)、白堊系下統白音高老組(K1b)、第四系全新統(Qh)。塔爾巴格特組(D2t)全區大部具有出露,巖性主要為淺黃色—灰綠色細粒、中細粒、中粗粒變質巖屑長石砂巖,灰黑色變質粉砂巖、淺黃色變質粉砂質泥巖,局部夾變質砂礫巖,與早白堊世侵入巖內接觸帶具不同程度角巖化;被早白堊世斑狀二長花崗巖、多斑二長花崗巖及中、酸性脈巖侵入,后被上覆地層白音高老組不整合覆蓋。白音高老組(K1b)主要出露于勘查區北部,不整合于塔爾巴格特組之上,巖性主要為灰白色流紋巖、灰白色流紋質(含角礫)巖屑晶屑凝灰巖、流紋質玻屑凝灰巖。全新統(Qh)勘查區范圍內廣泛分布于大小溝谷、低洼地帶甚至山脊,主要為坡洪積砂土、砂礫及殘坡積砂礫。 (2)侵入巖 區內侵入巖主要為早白堊世多斑二長花崗巖(K1ηγ)、斑狀二長花崗巖(K1ηγπ)。主要分布在勘查區南西部,呈巖株狀產出,與塔爾巴格特組為侵入接觸關系或斷層接觸關系;根據二者接觸關系及成分、結構特征,斑狀二長花崗巖侵入多斑二長花崗巖。多斑二長花崗巖(K1ηγ)出露于準布日嘎斯臺一帶(主體分布于勘查區以西),呈巖株狀產出,侵入中泥盆統塔爾巴格特組(D2t),被早白堊世斑狀二長花崗巖(K1ηγπ)侵入。斑狀二長花崗巖(K1ηγπ)零星出露于勘查區西南角,呈巖株狀產出,侵入中泥盆統塔爾巴格特組(D2t)、早白堊世多斑二長花崗巖(K1ηγ)。 (3)構造 勘查區內斷裂構造比較發育,見北東、北西向斷裂構造,多表現為不同規模構造角礫巖帶或構造破碎帶。區內北西部構造破碎帶分布較為密集,且規模較大,長度一般在200~800m之間,帶內多見褐鐵礦化,硅化、綠泥石化等現象。 工作量及孔深 1、預計工作量1500m。 2、孔深200-500米,直孔或85度以下斜孔。 鉆探工程質量要求 鉆探工程施工及質量考核必須嚴格按《地質巖心鉆探規程》(DZ/T0227-2010)和《固體礦產勘查鉆孔質量要求》(DZ/T0486-2024)要求執行,鉆探編錄按《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定》(DZ/T0078-2015)中規定執行。鉆探施工質量按以下七項指標執行。 (一)巖礦心采取率 礦體及其頂底板3~5m內的礦心、巖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厚大礦體內部礦心采取率低于80%的連續長度不能超過5m,否則應采取補救措施。圍巖巖心的分層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70%。若巖礦心達不到上述要求或礦心選擇性磨損嚴重,需采取補心等補救措施。 巖(礦)心采取率= ×100% 式中的進尺和巖(礦)心長度,系指在固體巖(礦)層中的實際進尺和取出的巖(礦)心長度,除設計要求外,不包括廢礦坑、空洞、表面覆蓋物、浮土層、流砂層的進尺及取出物。 (二)鉆孔彎曲與測量間距 鉆孔彎曲度測定:鉆孔為直孔,頂角和方位角一般要求每100m測量一次;鉆孔為斜孔,鉆孔天頂角和方位角每50m測量一次;開孔25m、鉆孔終孔各加測一個點;厚度大于30m的礦體在見礦點、出礦點各補測一次。 直孔天頂角允許誤差≤2°/100m,斜孔天頂角允許誤差≤3°/100m。 (三)簡易水文觀測 鉆孔每班至少要測1~2次孔內水位,未下好井口套管的孔段和泥漿鉆進的鉆孔可以不測。每次觀測應在提鉆后、下鉆前各測量一次,其間隔時間應大于5分鐘。鉆進時遇涌水、漏水、坍塌、掉塊、溶洞等現象應及時準確記錄其孔深和有關情況,終孔后測孔內穩定水位,時間不低于24小時。 (四)孔深誤差測量與校正 一般與鉆孔彎曲度測量同時進行。每鉆進100m,下套管前和終孔后進行誤差校正,要求使用合格鋼尺丈量,允許孔深誤差≤1‰,如超差,要及時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合理平差。進出礦層時需加測(礦層厚度小于5m時,只測量一次)。 孔深誤差率小于千分之一時不修正報表;孔深誤差率大于千分之一時應按回次合理平差,平差后修正報表。 孔深誤差率按下列公式計算: 孔深誤差率= ×1000‰ (五)原始報表及巖礦心整理 要求記錄準確、齊全、清潔、清楚。取上來的巖礦心要及時洗凈、裝箱、準確丈量。凡長度>10cm的巖心及>5cm的礦心均應統一編號,巖心箱注明孔號、箱號、回次號、深度,巖心票填寫齊全。 (六)封孔 為了避免不同含水層相互貫通,污染地下水,本項目擬采用速凝硅酸鹽水泥(P·O 425)進行全孔封孔,水泥應用清水攪拌均勻,水灰比為1∶2;封孔用泥漿泵通過鉆桿將水泥漿注入孔內,從下往上依次封孔;注漿過程應連續完成,封閉長度5m以內不得提動鉆具。用套管護壁的鉆孔,應先封好套管下部各封閉段再起拔套管。 當地質人員與水文地質人員沒有提出特殊要求時,鉆孔結束后要在孔口埋設永久性標志樁,注明孔號、孔深、終孔日期、施工單位。封孔后,機長應將鉆孔封孔設計書和封孔報告書送交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存檔。 (七)綠色勘查 鉆探施工,優選采用先進的鉆探設備和方法,按要求建立標準化施工平臺,盡量不新修鉆機場地、不開挖搬運通道,采用人工拆解、搬運鉆探設備的辦法。設備安裝、搬運、運行中要防止油料、化學處理劑等潑灑及傾倒污染地面。廢棄油料必須收集回收利用或專業處理。 施工操作場地、材料物資堆放地、庫房等地面鋪設防滲土工布隔離。油料存放地、垃圾池及廁所坑、槽等易發生滲漏污染的表面,必須采用防滲土工布鋪墊進行防滲處理,預防滲漏污染。 鉆探工程推行機臺標準化建設,重點加強泥漿、廢水、廢渣、廢油料的污染處理和施工后現場的治理。泥漿及處理劑必須采用無毒、無害,可自然降解性能環保材料。并要加強循環的現場使用管理,做好施工中防滲、護壁及凈化處理,機械沖洗、廢水等嚴禁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必須經過必要的處理后方可外排,預防使用中造成地面及地下水污染。 鉆探施工中出現孔內漿液較嚴重漏失或涌水現象時,采用環保堵漏材料或下入套管等方法進行封堵,防止鉆井液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污染。鉆孔終孔后按照地質設計做好封孔工作,確保封孔質量,以恢復地下水環境或減輕鉆孔施工對地下水環境造成的擾動影響。 鉆探工程施工時,采用有機塑料桶等大型容器代替施工泥漿坑、蓄水池;采用封閉式鐵槽進行泥漿循環。 鉆探工程施工完畢后,將廢泥漿、廢水、廢渣、廢油料等集中固化后拉運至指定垃圾處理站統一處理。 確須修建場地時,應優先選擇腳手架搭設鉆探平臺或者在鉆機底部架空鋪設隔板護層,在機場作業區鋪設防滑鋼網和油污防滲布等。 鉆探施工過程中,必須在工作現場設置環境保護措施制度牌。 施工油料及有害物質存儲的地面應鋪設防滲漏工布。預防油料、有害化學物質等發生滴漏,潑灑現象。生產及生活垃圾必須分類回收處理,嚴禁任意丟放污染環境。 施工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施工震動、噪聲、放射性物質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總之,鉆探工程質量嚴格按照《地質巖心鉆探規程》(DZ/T0227-2010)、《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程》(DZ/T 0078—2015)、《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技術要求》(DZ/T 0079—2015)、《綠色地質勘查工作規范》(DZ/T0374-2021)和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勘查技術規程》(DB15/T3393-2024)等執行。 2、資金情況:采購人資金籌備到位,全部為企業自有資金; 3、標段劃分:不劃分標段,確定1名成交供應商; 4、服務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 5、服務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滿都胡寶力格鎮; 6、質保期:1年; 7、其他要求:要求合同簽訂之日起20日內完成首批1個鉆孔,總工作量400米(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否則采購方有權更換供應商; 8、鉆孔補償費:由采購人支付給成交供應商,由成交供應商代為支付后,開具增值稅發票給采購人。 |